A-PKU观点丨专家论道:在校到在职,构建儿童康复教育的新职业成长路径
    当前位置: > 河源信息港 > 新闻 > > A-PKU观点丨专家论道:在校到在职,构建儿童康复教育的新职业成长路径
A-PKU观点丨专家论道:在校到在职,构建儿童康复教育的新职业成长路径
发表时间:2021-01-26 15:31   河源信息港 来源:

近年来,为提升儿童康复从业者专业能力,各机构都在通过专业势能,赋能儿童康复从业者的每一个职业成长阶段。究竟应如何搭建儿童康复人才从在校到在职的新职业成长路径?第二届A-PKU儿童康复教育发展论坛上,7位儿童康复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梁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通,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海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郑艳秋,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

以下是圆桌论坛现场实录:

张娟(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主持人):首先请郑艳秋老师谈一谈,您认为当前职业院校的康复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郑艳秋(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     当前社会对儿童康复人才的需求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这一点我在今年招生面试的时候深有体会,并且儿童发展障碍问题的日趋严重,加快儿童康复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现在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存在缺师资、缺专业、缺模式的问题。行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办学的目标和方向。我们也在思考怎样从教育入手,为每一个走进我们院校的孩子负责。

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不管是中职、高职还是本科院校,都增设一个专业技能方向,有望吸引一批学生进入这个领域。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爱心和耐心的教育,让他了解这份事业的崇高和伟大。

第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给学生增加一项技能。让学校来解决职业化问题,企业来解决专业化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人才培养。

张娟(主持人):谢谢郑校长,我们在您的分享中看到了职业院校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那么请陈李翔会长谈一谈,在推动企业和院校的融合性发展中,企业和学校要重点关注的要素分别是什么?

陈李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目前中国职业分类大典里面还没有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最近我们的分类专家们也正就这个问题讨论得如火如荼。从大家的声音中,我们看到了行业的发展,看到了很多年轻一代康复师的成长,我希望儿童康复行业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程度,决定了下一代产业人才的覆盖。对于产教融合来说,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两个人 一件事”。“两个人”就是我们要从学校招到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同时,也要有业界的专业老师来进行指导规划。“一件事”是指我们要完成的工作,我们要界定清楚儿童康复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从业规范,只有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院校、企业、机构这些端口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并将他们输送到岗位上。惟有将这最核心的“两个人 一件事”做好,儿童康复教育行业才能够发展好。

张娟(主持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也一直致力于儿童康复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想请张通老师谈一谈研究中心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人才的短缺是当前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从事孤独症专业康复人才的短缺;第二是培养这些人才的教师的短缺。这两个短缺是每个专业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要共同面对和解决。

就人才培养来说,康复人才的培养和授课教师的培养应该齐头并进。同时,人才培养也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个是广度,广泛地培养人才和基层教师;另一个是深度,深度教育从业多年的基层康复治疗师。2020年,我们中心和北大六院以及北大医疗脑健康一起制定了孤独症康复师初级培训的规范化教材,结合教材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只是个尝试,后续我们将在这基础上继续开展中高级培训,打造系列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们要加强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孤独症的普及离不开大量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治疗的新机制和新手段。下一步我们还要和其他机构、协会一起建立大数据平台、搭建远程职业教育网络等等,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张娟(主持人):我们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大医疗脑健康等一直致力于推动孤独症康复事业,有请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院长张海澄老师,请您来分享一下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进展。

张海澄(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是重点从事医学继续教育的单位,成立20年来,我们以“服务医学终身教育”为使命,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和校外服务相结合的医学教育的培训、师资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张海澄(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北京大学专门从事医学继续教育的单位,成立20年来,我们始终以“服务医学终身教育”为使命,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和校外服务相结合的医学继续教育。

依托北京大学优质的师资和课程建设资源,我们和北大六院、北大医疗脑健康合作开展孤独症行为治疗的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向国际行为分析协会(ABAI)申请了VCS课程的开设资质,并成功获批。从课程申请、开发、教材研发到评估考核,我们致力于成为国际高水平的行为分析师课程建设的典范,促进婴幼儿行为分析的发展应用。

关于儿童康复教育,我想谈几点我的粗浅看法。

第一,学科建设方面,应大力推进“医教结合”,实现临床医疗实践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我们要培养的是复合型、高质量的行为治疗康复人才,因此需要提高这一行业中各级别人员的素养。

第二,要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要将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通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的改革,打通行业的壁垒,让更多有志于从事儿童康复教育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第三,儿童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康复医学和教育学的深度融合。就医生来说,各级医生都需要汲取儿童康复教育知识,这个普及过程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我们能帮助更多的孤独症患者和家庭,为他们架起融入社会的桥梁。

张娟(主持人):下面我们请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副主任梁巍老师,请您谈谈康复中心在儿童言语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梁巍(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围绕着一个事业的发展,最起码要有4个条件:第一是学术先行,第二是技术支撑,第三是社会认同,第四是法律确权。有这四个基本的条件,事业才能发展得又快又好。

为推动儿童言语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我们做了六件事:

第一,先思考服务谁,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语言障碍或言语障碍?是学龄儿童还是成人?要界定清楚我们的服务对象。

第二,在哪儿服务?是在医院服务?在康复机构?还是在家庭?这涉及到需要搭建的团队和未来培养人才的服务场景。

第三,组建团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起来的核心的专业团队;同时,支撑团队和保障团队也同样重要,这两个团队的主力军就是家长。

第四,用什么教,涉及到课程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实际上人才的培养是三种技术结合起来的:一是智能形态技术,即儿童康复的理念和原则;二是物化形态技术,设备、器材和实操技术;三是行为技术,加强对患者行为的注意。同时,也要提高实训课程的比重,这样学生才能直接应用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怎么教,涉及到教材、器械、流程、标准等体系的建设。要言之有据、操之有物、育之得法、行之有效。

第六,现有培训的宣传和推广,我们自己组织了以全国847个机构作为培训基地的系统内培训,作为培养的标准和典范推而广之。

对行业未来的期望,我用七个字概括:早、准、精、全、实、融、好。一是早,落实三前原则——结婚前、怀孕前、生产前。二是准,准确诊断病症;准确判断家庭需求。三是精,精细的训练、指导和矫治。四是全,全过程跟进,全方位管理。 五是实,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具体实施治疗的技术。六是融,跨界融合。学科建设跨越性、实施过程联动性、方法手段多元性、生产价值溢出性。七是好,不仅要好的效率、还要好的效果。

张娟(主持人):谢谢梁主任对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规划和展望。最后有请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杜俐佼来谈谈北大医疗脑健康是如何开展人才培养事业的。

杜俐佼(北大医疗脑健康线上事业部总经理):北大医疗脑健康从事儿童康复行业的愿景很简单,我们希望孩子好、行业好、从业人员发展得好,希望我们的行业能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健康的生态。

对于儿童康复人才的培养,我们一直在解决两个问题:人才的质和量的问题。

第一,就人才的质的问题来说,这两年我们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的从业规范,我们希望有了上岗的规范和标准,康复老师能明确自身的职业入门门槛,通过专家、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让从业人员实现尽早、且有质量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和北医继教院共同搭建起A-PKU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合作开办了侧重教学技能提升的线下高级进修班,为儿童康复人才提供了从专业到专家的职业晋升路径,希望进入到行业的康复师未来的路能越走越长,拉高康复师的职业天花板。

第二,是人才“量”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儿童康复行业,一方面涉及到专业建设的问题,我们希望在产教融合政策模式下,能和更多院校开展更丰富的校企合作,包括学科共建、专业融合、跨学科的交流等等,将人才培养过程前置一步。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进入行业的意愿和康复老师留在行业的意愿的问题。我们希望能让这些学生看到,他们在毕业后进入儿童康复行业有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有完整的阶梯式的职业成长路径。

张娟(主持人):通过几位嘉宾的发言,我们对整个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同时也了解到儿童康复教育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未来可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和论道,谢谢大家!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热点评论:A-PKU观点丨专家论道:在校到在职,构建儿童康复教育的新职业成长路径
图片推荐
autos.mpnews.cn autos.nmgdaily.cn autos.0vm.cn autos.bxdaily.cn 3g.chemytrade.cn www.nxzhaosheng.cn